
随着最后一场雨的落下,本轮的防汛战斗已经来到了尾声。可此时,加义镇党员干部的心却还没有落下,作为全县拥有山区村最多的乡镇,加义镇的咏生、思源、焕新、高塅等村有着大量傍山而建的住房,雨后极易发生各类地质灾害。
为了防止暴雨造成的地质灾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,按照县防指的部署要求,从7月4日下午开始,在镇党委书记王河生的带领下,300余名党员干部本着“警报”不解除,排查不停止的工作信念,沉下一线,就各村的房前屋后、临水桥梁等潜在地质隐患点再次进行深度排查。
“在岩土体和堆积体处于松散的情况下,当降水量达到能够启动滑坡、崩塌或泥石流的临界值时,灾害就会发生。”加义镇自然资源所所长刘导环介绍道。
在排查过程中,当排查干部发现高塅村刘仲民家中墙体出现明显裂缝后,就立即启动起应急转移预案,上门劝其转移。“刘老,您家里的墙上已经出现了明显裂缝,这会儿需要您立即转移……”经过镇村干部1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,最终刘仲民同意转移到山脚,来到亲属家中。
直到4日晚上12时,300余名党员干部依旧奋战在排查一线,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房屋住户挨家挨户上门做通工作,点对点结对受灾户子,整体转移至安全地带,确保做到不落一户,不落一人。
横江村支部书记陈格民在收到党委政府的号召后,又立即带着村支两委一班人踏上了地质灾害排查的道路,通过4个小时摸排走访,横江村又转移出3户群众,而此时的陈书记已经带病连续奋战4个昼夜。
防汛警报还未解除,隐患排查仍未停止。加义镇的党员干部以“忠诚为公、许身为民”的决心,密织起一张地质灾害排查网络,用行动为群众筑起一道钢铁防线。4天内,镇村干部先后排查出21处隐患点,转移群众251人。
此时,加义镇的党员干部仍然保持着“战时状态”,奋战在排查一线,只为站好防汛的最后一班岗,为此次的防汛Ⅲ级响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责编:朱毅
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